科学饮水小贴士
一、 首先保证每日“饮水量”的满足
研究发现,目前大多数人群每日饮水不足。水营养学家鼓励每个成年人每天要养成饮七至八杯水(每杯平均300毫升)的习惯。在高温气候或运动出汗时要适当加大饮水量。
二、“渴了再喝水”是错误的饮水概念
口渴是生理反应,是一种生理信号,口渴即向生命敲起了警钟,表示生命开始脱水。
美国通过调查发现,美国高达半数以上的人,长期处于不同程度的“脱水状态”,因为他们都是感到口渴时才去喝水。人感到口渴,实际是细胞已经出现脱水现象,等到口渴时再喝水,表明体内失水已经严重,水分最快也要24小时才能补充身体所需,所以在口渴时再喝水其实为时已晚。人长期处于慢性脱水就要表现头昏、疲劳、食欲减退、皮肤发热、胃部有灼热感、尿色变浓,更严重的是,由于长期慢性脱水会诱发多种疾病。因此我们应养成随时主动地饮水习惯。
三、 起床三部曲——刷牙、饮水、吃早餐
日本有人曾经做过一次老年人防病调查,460名65岁的老人,坚持五年多的每天清晨喝一杯凉开水,84%被调查的老人都面色红润,精神饱满,牙齿不松,从未有人生过病。刷牙、吃早餐,多数人已养成习惯,但清晨饮一杯水的习惯却很少有人做到。夜间时新陈代谢趋于缓慢,血液流动也相应慢,血液易黏稠,清晨饮一杯水(300毫升)可以稀释血液,降低血液黏稠度。预防“三高”(血脂、血压、胆固醇高)
四、 边吃饭边饮水有害处
吃饭时饮水,能够冲淡唾液、胃液、肠液等消化液,影响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。饭前一小时饮水比饭后饮水好。因为水在胃中停留时间只有几分钟,很快就 会进入小肠,不到一小时就会补充到身体各组织及消化液中。吃饭前一小时饮水,待吃饭时,肌体各个消化液分泌正旺盛,功能调动起来自然促进消化吸收。
五、 必不可少的浴前一杯水
由于沐浴后毛孔扩大,排汗量增大,人体内水分减少得快,沐浴前喝水可确保沐浴过程中体内细胞依然保持充分的水,更能促进新陈代谢,让你浴后仍然肌肤柔嫩。
六、 在有空调的环境里要比平时喝更多的水
在有空调的环境里,空气的相对温度比一般情况下要低得多,为保持体内水分充足,皮肤润泽,多喝水是必要的。
七、 饮水不能暴饮
饮水和吃饭一样,要细品慢咽,即不能暴饮。300毫升的水应在10分钟左右一口一口地慢饮完。